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物流行业迎来新变革机遇 国际物流大通道将加速成型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1-06-20

物流行业迎来新变革机遇 国际物流大通道将加速成型

物流行业迎来新变革机遇 国际物流大通道将加速成型(图1)

在构建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际国内流通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物流渠道的畅通成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记者了解到,许多地方都提出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打造新的物流渠道。同时,在新基础设施的引领下,构建智能物流支撑的新发展格局的步伐也在加快。


专家表示,围绕平稳“双循环”,新的物流渠道将加快推进。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物流业将迎来新的变革机遇。


让货物的流动顺畅地内外流动


当地时间8月31日下午6时,一架装载近100吨货物的中国货机缓缓降落在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是菜鸟网开通的杭州至列日洲际航线上的货机。在菜鸟跨境包裹网,几乎每天都有一两艘来自中国的大型物流货轮在列日机场降落。


列日机场是欧洲第五大货运机场。记者了解到,列日已经成为海外新秀调配的重点。菜鸟在这里建成了集仓储、转运、电子报关服务于一体的ehub(数字贸易枢纽),通过洲际航线和中欧列车连接中欧,并部署了以列日为中心覆盖欧洲核心国家的卡车网络。


它已成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物流总需求持续回升,物流总量增速由负转正,物流运行呈现良好态势。全国社会物流总量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0.5%。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7月份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值为1.69万亿元,增长10.4%,延续了6月份的积极趋势。


“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顺畅的现代物流体系必不可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院长潘鹤林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国内双循环,循环本身就意味着生产、流通、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其中流通作为主要环节意义重大,流通中最重要的是物流。


潘鹤林表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但目前国际快递物流和航空货运的发展水平却无法与之相匹配。尽快弥补我国运输能力和物流节点建设的不足迫在眉睫。在提高运输能力方面,要增加货机和物流线路数量,加快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和航线枢纽建设。在升级国内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海外网络控制能力,完善海外物流服务网络。


物流渠道将加速形成


记者从多个地方了解到,加快建设新的物流渠道已成为顺利“双循环”的亮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深港大规模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李安堂/香源尾港于8月26日正式开通。海关副关长李表示,/香源尾口岸的建成,标志着深圳“东进西出”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增添了又一条重要的物流通道。


这不是个例。目前,许多地方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准备建设新的物流渠道。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港口物流办公室的消息,济南为了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加大了陆、海、空协调发展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力度。在航空方面,正在建设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陆地方面,欧亚班列组装中心正在建设;对于内陆港口,依托内陆港口火车站,建设一条大型海铁联运通道。


据青岛市交通局信息,青岛将规划建设大门户、大对外通道,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东西互助、海陆联动的开放格局,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到2022年,海、陆、空、铁路“四港联动”将使东接日韩、西接欧洲、南接南通、南接东盟、北接俄罗斯的国际物流通道更加畅通,基本形成内部外联畅通、东西互助、陆海协调、智慧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运营体系。


云南省近日发布《关于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决定》,将现代物流业确立为五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据悉,云南将积极参与海外海陆国际多式联运物流节点建设,推动实施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物流网络等“双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拓展面向环印度洋经济圈、连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的跨区域物流网络,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物流渠道实际上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减少了国家和地区之间货物流通的手续,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二是提供标准化的物流平台,促进整个行业的规模效应,更好地发挥平台效应。”潘和林说: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在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要素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加快建设主要物流通道,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实体经济活力,加快重塑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外要素高效互联互通。


物流业迎来变革的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顺利“双循环”和新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引导下,物流供应链系统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物流领域新基础设施“施工图”的编制。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物流成本降低与新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建设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智能道路、智能港口、智能物流园区等综合基础设施,推广使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8月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交通领域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是推进交通运输提高效率、拓展功能、增加动能的主线。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新的基础设施将有助于短期扩大内需,长期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产业链,这将是“双循环”的主要起点之一。


潘鹤林指出,未来的新基础设施必须以支持“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为目标。通过感知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帮助物流系统更高效的运营。;通过处理大量终端设备收集的用户信息,帮助供应链做出更好的运营和决策。庞还认为,关键在于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物流业的运营组织效率,增强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专家还表示,随着“双循环”的顺利进行,政策红利有望不断释放,物流业将迎来新的变革机遇。


庞指出,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增强物流业的国际化能力。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导向,遵循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律,培育国际物流业主体,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增强企业国际化能力,支持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国内外物流业资源,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重点解决制约我国供应物流发展的系统规划、空间布局、资源整合和发展模式等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发布提升国际物流能力的指导意见,为鼓励国际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潘鹤林认为,物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新基础设施带来的基础设施红利,更好地融入“双循环”体系。


“推动物流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在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中发挥力量。”庞表示,要围绕“巩固、提升、升级、平滑”的八字方针,进一步夯实现有物流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吸收和应用新技术,集聚高端人才,不断培育企业内部实力,增强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