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1-06-21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跨境电商和传统外贸行业的影响,创始人兼CEO周就疫情对行业的整体影响、货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危机、物流供应链的变化、我国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以及货代行业的未来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周认为,在讨论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关注货运代理行业的上游——外贸行业。他表示,从短期来看,根据第三方数据,与疫情爆发前相比,海外买家的询价量没有下降太多,但交易量确实出现了明显下降。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基础还在。
然而,面对这一疫情可能给货运代理带来的资金链、客户流失、远程办公效率低等困难和危机,周建议货运代理应立即行动,从联系客户和供应商入手,制定现金流规划,应对这一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周还表示,通过疫情,发现了我国物流供应链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物流供应链缺乏弹性,缺乏能够应对即时需求的组织,物流监管和质检标准不确定,贸易数据和物流数据分散,无法相互协调。
最后,周谈到了货运代理行业的可能未来:
第一,灵活的小组织可能更可行;
二是工具可以与移动、社交工具深度对接,资源调度效率和产品服务响应会更高;
第三,更多的专业物流公司正在向供应链转型。
以下是该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的发言记录:
大家好,我本来想在公司内部做一个分享,为大家分析一下未来的变化。不过我刚好看到很多货代朋友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说的不一定100%准确。我想分享一下我此刻的一些想法。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共同寻找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将整个分享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去哪里也积极参与了全球救灾物资的运输。中间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行业的差异和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疫情的整体影响,分为这四个方面:
1.人员返回工作岗位。坦白说,上海整体还是比较开放的,当然政府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其他很多城市对复工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甚至有些企业因为疫情来得太突然,口罩等物资准备不充分,已经没有办法复工了。
2.公路运输。从道路运输的角度来看,湖北附近很多货车都要接驳,否则司机可能有14天的隔离时间。中国现在不缺车,缺的是如何给司机足够的安全。如何保证疫区返回的车辆能及时投入其他运输流程?所以各大终端都在呼吁政府是否能有一个中间换乘的地方来完成城市间的干线换乘。
3.跨境交流。随着此事件被WHO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国际航班停飞和出入境管制措施,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业务沟通已经完全停止。
4.海外通关。货物检验检疫更加严格,通关时间增加。不过在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可能会好起来。现在一些国家已经放开了对中国的医用材料出口,如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然而,一些民用口罩和消毒剂在一些国家可能不会完全释放。
说到疫情对货代和国际物流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看看我们的上游——外贸行业。
从短期来看,根据第三方数据,其实整个海外买家的询盘量相比爆发前并没有下降太多,但是成交量确实下降明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包括集装箱运输在内的物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工厂复工的延迟。但是,我们心里可以有个底。从短期来看,这些需求是存在的。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只要我们工厂陆续复工,集装箱运输能恢复,就能尽快解决。
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基础还在。从2015年到2019年,我们说今年是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但数据还是告诉我们,中国外贸出口总量并没有明显下降,只是增速没有以前大。我们仍然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制造有自己的土壤。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大量中国企业和商人走遍世界各地,为他们的货物和服务寻找最合适的出口基地,无论是在印度、越南、墨西哥、俄罗斯等。这一次,这么多国家的华侨可以迅速组织起来,购买大量救灾物资,这实际上表明,中国人民不仅在保卫我们的祖国,而且已经向许多国家传播了他们的枝叶。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不要太担心。虽然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上下游产业链,包括相关的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不会因为这场疫情而动摇。然后回到我们的国际物流行业,我一直觉得很自豪,能成为其中一员。我对今年的春节感触很深。海外华人在美国和德国采购一批物资时,他们最焦虑的一件事就是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可接受的成本、确定的交付能力将物资送到灾区。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的国际物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的价值也体现出来了。
谈完外贸行业的基本情况,再来看货代行业本身。
一些外国机构给出了将要减少的集装箱的大概数量,预计中国在Q1的集装箱吞吐量将减少600万标准箱。我们这个行业的小伙伴很清楚,如果把整个吞吐量数据除以两三,那就是出口数据,大概会减少两三百万个标准箱。虽然看起来数量很大,但与2019年中国Q1所有港口吞吐量相比,实际下降了10%左右。而且在国内分散在不同港口,很多船公司撤船,所以运力和货源的匹配还是真正意义上可以接受的。所以至少,虽然情况不好,但不能称之为悬崖,也不是灾难性的下滑。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上有不少这方面的专家或专业人士,判断一个真正的工厂,在全面复工、集装箱道路运输合理化后,甚至会发生仓库爆炸,可能需要1、2个月的时间。事实上,今年除了突发疫情之外,航运公司还会遇到很多成本因素,经营压力很大。所以,我们不认为今年整个运费率会有很大的下降,因为现在短期市场不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今年的货代行业从业者需要非常理性,任何有赌博方向、赌博趋势、赌博价格变动的企业今年都可能需要谨慎。
那么对于货代企业来说,也有不同规模的差异。你觉得谁更难?坦白说,每个人都很难,都会有一些未知的挑战。我过会儿再放。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型公司来说可能更难。因为说实话,小公司夫妻店的成本更容易降低。同时,大企业的网络化、分支机构化、综合效率化、客户依赖化甚至现金流储备化都是相对安全的。所以中型公司确实很难,规模比较大,规模也不小,但是机构比较分散,短时间内运营成本未必能降低。同时,应收和应付风险也很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说了这么多,其实任何一个市场,中型企业本身都一直处于这样的压力之下。大家都想把公司做大,但是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你过不去的是中型公司。你的管理层,你的资源,你的供给,你的资金,在这个时候肯定会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够。所以这个时候,当市场出现意外波动时,中型企业首当其冲。所以越是在这样一个环节,越是中型企业应该有更多的新思维。
看完外部环境,再来说企业内部。
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危机?我想任何一个有货代行业经验的人都可以预测一下。
首先肯定是资金链。因为很简单,对于上游船东,订舱窗口等。,你还是需要按照指定的账期付款。但是对于下游外贸客户,他们没有复工,假期后只能付人民币,不能付美元等。,所以应收账款压力很大。在此,我还要提醒大家,人民币短期内仍然存在很大的贬值压力。这意味着,我以人民币向客户收取美元运费,但当我向船东付款时,我仍然必须支付美元。如果中间汇率变化很大,订单的利润可能会被抹去。所以我觉得每个货代企业不仅要计算人工和租金成本,还要考虑自身的汇率损益,甚至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所以资金链很重要。在这里,我其实建议每个企业做好最坏的打算,保证3个月以上的现金流。
其次,客户流失。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复工,长期缺乏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部分货代在此期间比较懈怠,可能会导致客户被其他更勤奋的业务员撬走。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最后,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很多货代公司。从老板,到中层,到基础业务和运营商。因为对未来的悲观和不确定性,会有很多困惑。远程办公期间,没有领导的监督,工作效率如何?这是个大问号。
我已经谈完了这些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为一个货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可能现在受大环境影响,很多事情都无法开展。但是我们觉得下面这些东西需要马上搬。
首先是客户联系,或者说客户关怀。你一定要问他们工厂什么时候能复工。海外订单情况如何?有什么紧急订单吗?然后提醒客户,疫情缓解后,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市场空间吃紧,价格会上涨。如果你提前通知我们,我们可以做更精确的安排,所以这种客户联系是目前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是供应商的联系。这里提到的供应商包括船务公司、船队、报关行等。包括马士基、中远船务这样的船务公司,是否因为疫情的影响,有一些线上策略和推广?我相信他们也应该积极判断分析研究,然后会有一些调整,会有一些有利于网上或者非接触式国际物流订单的措施。
最后是现金流规划。老板和财务负责人现在必须预估公司未来的收入和支出。这样,作为一个管理者,这三点完成后,你对整个公司的2-3个月,3-4个月基本上就有了底。这时候可以考虑在这场危机中能否为企业找到新的机会。如何让自己的企业从危机中变得更好?
可以说,只有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也建议货代公司的经理们可以这样做一些事情。
首先,例如,员工培训依靠一些在线工具来培训我们的员工。比如他们被运去的人事管理团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在家里晒工作台,每天远程打卡的笑脸,组织一些路线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更专业的员工,才能在未来帮助更多的客户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第二,虽然是远程办公,但管理不能放松。建议通过钉钉、飞书等企业办公软件,做好日常工作安排、日常恢复、视频会议。我觉得在其他行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对象,如何在网上工作。
第三,职场没人上班。办公室里没人能盯着你。不玩手机和游戏。那么,通过这场疫情,我们的管理者能否找到那些真正有上进心、有有效团队的员工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他们回到办公室时,我相信他们的协作效率、积极工作的意愿和能力都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这次疫情对每一个货代企业来说都是又一次培训。
在谈了疫情的影响和一些对策之后。最后,我们还将谈一谈在国际物流领域可以透过这次疫情看到的一些变化。何去何从是需要从国外接收紧急物资到国内从30号开始。与此同时,我们的疫情保护工作组在晚上成立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我物流生涯中非常难忘的记忆。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空运进口救灾物资的需求还会持续。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我国物流供应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物流供应链实际上是不灵活的。当然有各种原因,比如文化因素。春节期间,所有卡车司机都要回家过年,这意味着再也没有人开车了。比如因为冗余经济,我们希望把物流成本降低到极致,无论是发货人还是收货人。我们可以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冗余。因此,在紧急情况下,供应链非常脆弱和不灵活。同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其实大多数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生产的。我有多少客户,那么准备了多少物流资源,有多少拖车供应商,舱位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出现像新冠肺炎那样的黑天鹅事件爆发,整个供应链就非常脆弱。
第二个问题是,组织缺乏应对当前需求的能力。我们很多货代和物流公司都非常习惯确定性需求。我们是客户。我们和这个客户合作了一两年。说实话,我们都知道他的需求,我们客服可以背诵什么时候给他什么文件,问他要什么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疫情中的物流问题,并没有提前计划。那么,如果有其他事件需要我们快速响应客户,组织能跟上吗?信息共享和解决方案制定是否高效?即使是企业人员,也需要能够处理以前不知道的物流路线。怎么找供应商?路线规划怎么做?风险控制会计怎么做?员工有这个能力吗,或者我们的货代物流企业可以培养这样的员工吗?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欠缺的。
三是物流监管和质检标准的不确定性。很多标准都是矛盾的,有些东西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风俗地区,不同的时间点都是相互矛盾的。我们可以理解大家措手不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希望未来在这方面的准备更加充分。
第四,我觉得有趣的是,贸易数据和物流数据是分散的,不能相互协调。记得我们接待一个客户,给我们一个全球口罩采购订单,接近8-10个国家,2-3天要采购一两百万个口罩和四五十万个红区防护服,我的另一个朋友问我,你能想想怎么才能快速找到这些口罩?实际上,这并不难,因为事实上,这些口罩和防护服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的,只要我们能找出最初出口这些口罩的收货人是谁。为什么不直接买回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装运的口罩和防护服无一例外地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有些包裹和托盘,我看着就知道,原来是海运的。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办法重新包装,使其适合空运,导致体积和公斤数较大,造成浪费。
但是,如果我们有数据平台,说实话,我们会去翻被卖的原收货人。问他们能不能卖回来给我们。我觉得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中国人没必要去海外国家的超市抢购这些物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跨境物流的供应链水平并不是很高。当然,我很难猜测其他国家是否能比中国更好地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从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物流供应链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叫做物流合作边界的不断突破和模糊。在救灾物资的运输过程中,内贸物流和外贸物流最终是无法区分的。做内贸的也会参与外贸领域的全球采购。做外贸的也有做国内公路物流的应急运输的。所以我发现我们原来的定义很明确,你是做国际物流的,我是做国内物流的。但今天,这一界限正在模糊。未来是趋势吗?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
此外,国内公路物流、国际空运和海运物流,尤其是空运物流,原本是不干扰河流的两个行业,或者说是一个大型物流市场中的两个不同维度,但这次也是深度融合。
另外,全球的国外物流公司和本地物流企业的整合,虽然据说疫情的前两三天我们看到了比较大的包机,都是在一些国外公司的存在下。然而,新年第三天之后,我可以看到许多中国物流企业在各种运输过程中不断出现,这让我非常惊讶。比如发展外运和空运,包括国内其他地区的一些物流公司,都在马不停蹄的参与其中。
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整合。很多货代本来说是搞供应链物流的,因为我们运的大部分货物不是给C端的。我们主要运输一些机械、纺织产品、织物、辅助材料或化学原料等。但是在这次疫情物资的运输和采购管理中,你会发现我们电商物流公司也在做。电子商务物流和供应链物流公司在处理业务的方式上日益趋同,都是从效率、速度、全球化的角度进行管理和安排。
那么这一块,我想说什么呢?物流合作的边界在中国和全世界不断突破和模糊。以后我觉得可能很难定义你一个人做内贸。你一个人做外贸,一个人做空运,一个人做海运,一个人做电商等等。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融入。
第二个变化叫扩大专业的定义。本来我们一直说的都是单一服务的特长。我记得以前大家都说,如果什么都做好了,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说明他太杂,不专业。但是这一次我们发现,单一服务的专业化正在被许多集成服务的专业化所取代。
然后,输出服务的专业化变成了链接服务的专业化,我觉得很重要。以前我们从单一服务转到综合服务的时候,发现很多物资是不够的。但是现在很多企业不仅把自己的服务做好了,而且如果能把更多提供优质服务的供应商联系起来,其实我会从单一的服务专业性变成综合的服务专业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有些公司之前没有接触过物流的某个方面,如果我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更专业的这个领域的供应商,进行高效的协作和管理,我也能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做好。这种链接能力其实是一种能力,只是我以前没必要这么做。
还有一个就是订单处理的专业变成了需求响应的专业。因为当你有链接能力的时候,很多物流订单其实都是由专业人士来处理,你只是链接。但是这个时候,作为订单发起者的我,是否可以响应需求呢?需求:今天需要从印尼运输口罩,明天需要从俄罗斯运输防护服,后天需要从德国运输消毒剂。可以高速响应吗?这种回应比我处理订单更专业吗?很重要。我们说物流要专业化,但是这个专业的定义在救灾物资运输过程中被重新定义了。
第三个变化是信息协作工具的迅速小型化。可以说整个春节期间,这么多应急物资的运输都是通过手机、微信等工具发起的。没有一次投票是通过电子邮件发起的,过程是通过电子邮件跟踪的,结果是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的。我们看到电子邮件变得更加边缘化。这种变化会在疫情爆发后继续吗?我觉得没那么快,但我觉得很有意思。
此外,社会工具在供求发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为什么一些公司和组织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快速响应这些救援物资的运输。我观察到的供需匹配基本是通过社交工具,微信等等,里面有各种微信圈子。
还有一点是,社会团体在订单执行方面比ERP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菲正在不断建立自己的订单处理中后台,不断改进前台,以及通过社交工具进行内部和外部协作和订单执行。这种通过社交工具群进行的实时灵活的分工合作,我觉得也是对我们货代和物流人的启发。
第四个变化是一些小组织会比大组织做得更好。组织的规模不一定是公司的规模,而是处理任务的敏捷性。如果放在以前,要做一票生意,要先订一个产品,然后确定供应商,再层层测试推广。但是什么是小组织呢?需要快速反应,然后快速行动,及时恢复,快速建立标准,并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因此,要求组织中的每个人都相互合作。其实最后大家的分工都是模糊的。你大概知道这些人在做这种事情或者做这种安排。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是谁,大家也不知道是谁,你可以打电话给我说说。所以最后大家都是中心,大家都是别人的支持者。
另外,我觉得业务驱动的去中心化更明显。我们一直在说货代企业到底是老板驱动,销售驱动,还是供应商驱动。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叫做谁联系客户,谁带动客户。谁联系供应商开发解决方案,谁推动他们。每个人都很难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同等身份的人去推动。你这样一推,等你最后搭建好平台的时候就结束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给我们的货代企业带来了一些组织思维。
最后要说一下货代行业的未来。
第一个可能的未来是,小型和灵活的组织,无论规模大小,可能更可行。大公司能生存吗?小公司非死不可?我不这么认为。但是灵活的小组织可能更有效率。大公司也可以有小组织,根据项目,任务,地区。如果你把组织分成小的或灵活的,你可能会非常有效。希望和各行各业的同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依托大平台打造小组织。
二是工具有高有低,但可以和移动、社交工具深度对接,资源调度效率和产品服务响应会更高。我们有很多工具,比如CRM,ERP,这个小程序,那个系统。但我认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发现未来可以与社会工具紧密相连,我认为这样的工具可能会有更多的未来。
三是更多的专业物流公司正在向供应链转型。这次在运送救灾物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物流企业,不仅运输,还知道哪里有商业流,哪里有便宜的口罩卖。知道防护服卖给谁。像这样的公司,和业务流接触越紧密,利润越高,响应速度越快,能帮助客户解决的问题就越多。
我觉得以上是货代行业可能的未来。但是我们知道,最后,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决定未来的都是价值,所以其实无数前辈也说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未来,我总结为一定的未来。因为说了十几二十年了,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已经证明了一定有未来。
第一个是物流硬件资源齐全的信息组织。比如那些全球化的大型物流公司,拥有丰富的物流资产。同时,他们也在进行坚定的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我觉得他们有前途。
二是服务能力更广的全球数字化组织。也有一些物流企业不碰硬件,但服务能力覆盖面广,标准非常明确,数字化能力反应性很强。我认为这些公司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未来。
三是能够提供线上差异化服务体验的组织。我们知道线下服务体验来自于优秀的销售和客服团队。但是,订单在线的时候,能有差异化的体验吗?谁能创造出这样的体验组织,这样的公司或许也有前途。
第四种是可以提供端到端一站式服务的组织。我想无论是马士基、中远船务这样的船东,还是海外的一些大型货代公司。大家都在说端到端一站式服务。事实证明,对于那些能够很好地提供端到端一站式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确实解决了全球应急物资运输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最后我想说,时代的变迁总是在积累元素,在确定方向。当这样的变化积累能量时,就很难被发现和相信。但时代总会产生一些随机的、偶发性的公共事件,并以此事件为锚点,呈现出明显的前后差异。疫情会给货代和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和机遇吗?我愿意和你一起拥抱,一起理解,一起适应变化。谢谢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