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当船公司做全程物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9-15

当船公司做全程物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当船公司做全程物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图1)

在火热的航运市场中,航运巨头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2021年上半年,九大船公司(MSC因未上市未披露财务报告)营收均超过千亿美元,利润总额达到290.2亿美元。但三四季度航运市场仍笼罩在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内陆运输延误的阴云中,但这并不妨碍航运公司的财务报告奏出凯歌。因此,在脆弱的供应链中,航运巨头成为了最富有资本的一环。他们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和大手大脚的消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动摇了供应链的现在和未来。最近,有三个新闻故事让我们得以一窥豹子。


第一,参与内河航运。当马士基首席执行官宣布租船市场没有集装箱船可供租船时,另一位消息人士向《装载之星》透露,有传言称,2M联盟已开始绕过驳船运营商,运营自己的内陆航线来处理空集装箱,从而缓解了寻找集装箱的困难。据说在过去的10天里,三艘船运送了4000-6000标准箱的空集装箱。


欧洲内陆站滞留空箱太多,远洋航线“一箱难求”。起初,航运公司只租用驳船作为空集装箱堆场。然而,随着分散在欧洲各地的空集装箱数量的增加,航运公司直接从其所有者那里租用了驳船。虽然主要经营远洋航线的船公司并不是内河航行的专家,但仍有船公司与驳船船东协商延长租约,以便对供应链有更大的控制权。此外,消息人士还表示,此时不租赁驳船的公司,如He Beurotte,是不明智的,因为第一,驳船运营商会优先考虑现有客户,航运公司没有多余的空间堆放空集装箱;第二,码头只有在有空置泊位时才会处理驳船,如果船公司直接租赁驳船,码头必须为大型船公司等客户服务。因此,航运公司租赁驳船将在短期内改变码头运营商对驳船的态度,并在长期内改变整个供应链的生态。


第二,告别货代。货运代理也在海运热潮中分了一杯羹,但他们的根正在被拔起。澳大利亚国际货运代理和海关经纪人协会(IFCBAA)拉响了最新警报,警告称,拥有强大海上管制的航运公司正在挤压陆路货运代理的住宿空间。IFCBAA的空运和海运经理斯图尔特·麦克法拉尼表示,航运公司优先考虑同意使用其陆上物流服务的客户的航运订单。过去陆路物流是由主要从事公路运输的货代安排,或者分包给物流供应商。现在航运巨头采取垂直一体化的经营策略,在陆路物流、仓储、通关等方面与中小货代展开竞争。


目前,航运公司正试图通过掌握航运渠道来控制陆运服务的定价。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集装箱货源,货代和物流服务商很有可能成为航运公司的捆绑产品,却没有立足之地。


第三,分区域运营商的“蛋糕”。远洋干线是航运的大动脉,只有巨头才有足够的资本横渡大洋。区域运营商在海上安全养殖,将货物从小港口转运到枢纽港,为干线供血。然而,在极端的离岸市场下,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航运巨头手握两把利器:一是拒绝合同涨价,二是粉碎高价租船。以北欧为例,港口拥堵、油价上涨、船舶日租金飙升,都促使地区运营商临时提高票价,但巨头们拒绝购买每标准箱50欧元的附加费,因为地区合同的条款通常在年底到期,附加费条款被明确排除在外。与此同时,拥有巨大现金流的巨头以高价购买和租赁船只。显而易见,要选择把船租给供不应求的区域运营商,还是高价的巨头。


但对于地区运营商来说,坏消息不止于此。近年来,航运巨头在离岸和区域航运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航运公司也在“自下而上降薪”。一艘4250TEU集装箱支线船的日租金已经达到创纪录的20万美元,这背后是以地中海航运公司为代表的巨头对支线船型的青睐。因此,支线运营商完全有理由担心,未来航运公司将不再需要支线服务。


航运公司做全程物流的时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港口圈。

Igor Nikolayev |


据港口圈(ID:gangkouquan)介绍,在一箱难求、运费飞涨的市场,上述三个消息在供应链末端悄然发生,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航运公司迈向全物流的步伐早已留下足迹。然而,只有在供应链如此紧张的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航运巨头在控制和渗透整个链条方面有多强大。它们进入内陆河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挤压货运代理和地区运营商。看起来他们只要多走几步就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巨头,但那会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航运公司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让物流更顺畅,让资本有翅膀。试想象航运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减少无效的市场竞争,控制物流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操作都是由手臂指挥的。市场关系变得简单直接,供应链变得顺畅,资本流动效率大大提高。许多问题可能很容易解决。可惜,这样的资本温床只能存在于想象中。长期以来,航运巨头负责以数字单位运输货物,以数字单位收款。当他们吞下中间层,进入供应链的细节,就会遇到永远无法用经济模型简化的活生生的人,遇到无法平均的市场末端。内河运营商、货代、区域运营商抹平的分歧和摩擦,也将有更清晰、更集中的对象。诚然,航运巨头或许可以通过平台转化客户,但如果我们需要被塑造成只能消费和生产数字的客户,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成为机器人呢?


经过多次资本转型,福特试图在南美种植橡胶林用于轮胎生产。他们花了很多钱精心管理,却没有完整的生态链抵御害虫,单一作物榨干了土壤肥力,以惨淡收场。航运市场资本的增长也需要土壤,需要每一个中间环节作为有机组成部分。